《白发卡》是一篇凄美的作品。在那个“史无前列的年代”里,两个阶级,两个家庭,两个孩子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。确切的说是一个没有姐姐却盼望有个姐姐的八、九岁的“我”和一个“长穿着粉红色‘布拉吉’、一头乌和柔发披散着,左上方别一只白发卡,美丽的、高傲的、神气十足的,十四、五岁的,特别想叫她一声姐姐”的女孩子之间的故事。……“我的母亲城是当年俄式教堂最多的城市,在我们那条街,在我们几户人家合住的院子旁就有一座教堂。”……破四旧,神父一家搬走了,院子荒芜了。后来,来了两辆小气车,大人小孩六口住了进去,也有我的“姐姐”。相同的是,我和“姐姐”都是家里的老大,都是家里的“采买”,都要照顾弟弟妹妹,虽然都是孩子却都过早地成熟了。不同的是,姐姐家生活富裕,喜欢在院子里种花草,她家是“臭老九”、“反革命”的家属,全家人要对任何人卑躬屈膝;我家是“根红苗壮”,妈妈是街道小组长,全家人走路都昂着头,生活却很贫困。……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,所以我家与她家和睦相处,两家之间的“板障子”锯矮了,留了个“月亮门”;两家开始走动,“姐姐”送我一身新衣服,妈妈让我送粮食给“姐姐”家;一直希望有个姐姐的我私下里认了“姐姐”;……“姐姐”的妈妈、姑姑、老爷是知识分子,妈妈就出面“请示”让他们做了“义务扫盲员”,这在“我”看来是个了不起的事……;后来,因为“姐姐”的“家庭背景复杂”,本来该上重点中学的她却不得不去很差的中学读书;后来,“姐姐”在回家的路上被几个坏孩子糟蹋了,跳井自杀了……;后来,她们全家搬走了。我失去了“一生中唯一的姐姐”……
梁晓声——当代着名作家。祖籍山东荣城。出生于哈尔滨市,现居北京,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。当过知青,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。现为中国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。
曾任北京电影制版厂编辑、编剧,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。
八十年代以来以知青文学代表作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》、《今夜有暴风雪》和《雪城》等蜚声文坛。二十余年来创作实力不减,硕果累累,已逾千万百字,自1984年起,名字一直被载于美、英、澳三国的《世界名人录》。有多部作品在港台出版,并被译为英、法、俄、日等国文字。创作范围极其广泛,除小说外,还包括散文、随笔、文学评论、杂文和社会时事评论等诸多文体。对中国文坛有着长久而重要的影响。
梁晓声是一位怎样的作家,早已有了种种较为普遍的公认。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》、《今夜有暴风雪》、《雪城》、《年轮》,使他成为“知青文学”的奠基人;《父亲》、《母亲》、《表弟》、《又是中秋》、《黑纽扣》、《白发卡》,使他成为“亲情小说”的代表性作家;而《民选》、《沉默权》、《档案》、《发言》、《学者之死》等等,是他直面现实又特别深刻的中篇力作,证明他始终恪守着关注现实的文学主张……
所以1984年曾被人言为“梁晓声年”。
所以某报公开评选“感动中国的十位作家”,梁晓声榜上有名。
所以他被称为“平民作家”。
所以他被誉为“中国的巴尔扎克……不管以上评价是否得当,不管梁晓声本人作何想法──我们都义无反顾地决定了出版他的中篇小说选集。并且相信,许多读者,肯定是期待着有出版社作这样的决定的,以满足他们了解梁晓声中篇小说创作全貌的愿望的。
作者:有声小说 播音:不详